《论语》的作者和内容是什么?
1、作者:《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内容:《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特点:《论语》中的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成书背景:《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影响深远。
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作者是谁啊,有什么影响?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后世影响:孔子的智慧与精神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敬仰和研究。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解释如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语》中的对话内容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等。
古人谈读书的作者有哪些?
1、《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末期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作者信息: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全书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
3、《古人谈读书》的作者是宋代朱熹。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4、作者曾国藩,被誉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伟人,他的智慧结晶即为此《曾文正公全集》。全书汇聚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展现了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智慧。语言平实而富含知识,人生心得。
5、作者简介 古人谈读书的作者是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迁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和礼部侍郎。
《论语》和《三字经》的作者分别是谁
天地开,万物生;揽沧桑,人为灵。讲修身,重启蒙;德为本,教先行。正衣冠,习礼仪;爱劳动,善自理。盘中餐,身上衣;来不易;知珍惜。父母爱,情依依;寸草心,反哺义。师者贤,育桃李;金坛情,永铭记。闻鸡舞,共勉励;同窗谊,莫相欺。结挚友,闻过喜;见人长,当思齐。与人善,应互尊;己不欲,勿施人。
传统《三字经》最初由宋代王应麟所做,所以最初的本子“史”的部分到宋代结束,因此就是“十七史,全在兹”。
出处:出自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论语》作者到底是谁,请给作者地简介
孔子和他的部分学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这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真名唤作丘,字仲尼,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鲁源村),正值春秋时期。他的生活与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鲁国人,孔子以其卓越的政治理想、深邃的哲学见解以及卓越的教育才能,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并非由某一人单独完成,而是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关于孔子的简介如下:基本信息:孔子,真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论语十则》的作者,字号和名句是什么?
不亦说乎。此句来自《论语十则》作者:佚名 【先秦】,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 孔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十章》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问题一:论语十则的作者是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问题二:论语十则的作者简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第一册《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作者:《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内容:《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特点:《论语》中的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