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原文,这首词以其激昂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而闻名于世。它的上阕原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下阕原文为: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的上阕翻译: 当我愤怒得头发竖起来顶起了帽子,独自倚靠在栏杆旁,那潇潇春雨刚刚停歇。我抬眼望去,对着天空放声长啸,心中的豪情壮志无比激烈。三十年来所建立的功名,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奔波跋涉八千里路,看到的只有天上的云和月。可千万不要轻易地浪费时光,等到年纪大了头发变白,才徒然地悲伤后悔。 下阕翻译: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仍未被洗刷干净。作为臣子的愤恨,什么时候才能消除呢?我要驾驶着战车,踏破贺兰山的缺口。我满怀壮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间就渴饮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那曾经失去的山河,然后再去朝见皇帝。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介绍: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北宋末年,金兵频频南侵,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靖康之变,北宋王朝惨遭覆灭,徽、钦二帝被掳,这是整个汉族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金,希望能够收复失地,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我,岳飞,作为一名抗金将领,心中满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愤恨。看着眼前破碎的山河,想起那些被掳走的同胞,我心中的悲愤难以言表。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必须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而战。在创作这首满江红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驾驶着战车,踏破敌人的防线,收复失地的场景。那种壮志豪情在心中熊熊燃烧,让我忍不住要放声长啸,表达自己的心声。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语言艺术特色: 这首满江红的语言,那可真是如雷霆万钧一般,极具震撼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把利剑,直刺敌人的心脏。上阕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开篇就以“怒发冲冠”这种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仿佛那愤怒的情绪都要冲破头顶。“凭栏处、潇潇雨歇”这寥寥数字,却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悲壮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处的环境。下阕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是以极其豪迈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要将敌人彻底击败的决心。“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这种夸张而又直白的表达,让人体会到作者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坚定信念。整首词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让人读罢热血沸腾,难以忘怀。 情感表达艺术特色: 满江红的情感表达,那可真是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从开篇的悲愤到中间的壮志豪情,再到结尾的坚定信念,情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作者通过对自己内心感受的真实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例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词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功名的看淡,又蕴含着他对未来要继续奋战的决心。“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是作者对年轻人的告诫,提醒他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要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这种情感的表达,真挚而又深刻,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满江红这首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那可真是举足轻重啊。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代开始,满江红就被誉为爱国主义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模仿。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满江红的启发,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歌和散文。例如,陆游的《示儿》就是受到了满江红的影响,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在明清时期,满江红更是成为了科举考试中的重要题材,许多考生都以满江红为题创作了诗歌和文章,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爱国情怀。到了现代,满江红依然被广泛传颂和演绎,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无论是在诗歌、小说、电影还是音乐等领域,都可以看到满江红的影子。它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发表评论